柳州电视台《时事聊吧》效能建设话审计
市审计局结合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这一主体,于2007年4月份在柳州电视台《时事聊吧》节目中,陈钧副局长以新形式、新理念的思维方式与电视主持人面对面的对话,畅谈审计机关近年来的审计工作情况和在行政效能建设过程取得成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畅谈:
一、 审计主要开展工作:
1、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
2、市政府各部门、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3、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
4、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5、社会保障基金、环境保护资金等专项资金;
6、外国政府贷、援款项目。
7、与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8、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
1、利用“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向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民代表以及到会的新闻媒体,披露审计结果,并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新闻媒体作了全面报道和曝光。
2、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平台,通报审计工作情况,披露审计发现问题,组织、纪检、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联手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
3、草拟了《柳州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并将按照自治区审计厅的整体部署和柳州市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
4、审计结果以专报形式上报市政府,或者通报有关部门。
5、制定几项措施和制度。
陈副局长还列举了近几年审计查出的违规事例,如:2006年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报告中客观真实地披露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触及深层次和敏感问题,如实向市人大报告,引起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意见、建议得到较好落实。2001年披露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13.3亿元,2005年下降到3.8亿元,下降率为71%,促进有关部门加强了管理。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关注民生问题,为建立和完善我市社保体系及社会稳定服务。近几年,市审计局加强对失业、养老、低保、医保、教育、救灾、扶贫、再就业等专项资金的审计,民生问题得到高度重视。2005~2006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66项,揭露专项资金在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揭示现行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剖析原因,提出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加强管理。今年,市局树立“民本审计”观念,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涉及百姓利益的社保、教育、就业、扶贫、民政等专项资金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审计监督与制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2005~2006年,共审计责任人147人次,查出违规金额0.98亿元,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2.47亿元,查出损失浪费金额22万元。通过严格监督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揭露部门、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违法和不规范行为,检查重大经济行为的科学性及效益性。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已成为市委考核运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组成人员述职评议的必要环节。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针对投资工程建设结算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以来市局抽审了中介公司14个工程项目,共核减施工单位工程结算报价1,065万元,平均核减率为17.1%。今后要调整审计力量,将一些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列为审计重点;同时,代市政府起草了《柳州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加强投资审计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虚假招标、虚假签证、材料采购把关不严等问题。
在抓机关作风与行政效能建设方面,陈副局长也给予了介绍。目前,市局在开展转变班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认真贯彻实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结合审计工作,紧紧围绕“三项制度”为主线的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制度,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为做好这项工作,已建立了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23项,出台21项制度,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七项制度,以强化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法规科 胡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