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严把审计质量关口——柳州市审计局大力加强政府投资审计领域廉政风险防范

来源: 柳州市审计局  |   发布日期: 2014-08-01 16:41    |  作者: 覃柳青

  近年来,柳州市审计局党组充分认识加强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好政府投资审计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强化道德和作风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素养和法纪意识,使广大审计干部认清自身职责,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坚定地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立场坚定,不被利所惑,不被色所诱,在思想上、道德上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廉政“防火墙”。

  一、注重专业,严抓人员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投资审计专业队伍,把引进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基础,严把进人关。目前直接从事投资审计工作人员达43人,基本涵盖了投资项目审计所需的土建、安装、市政、水利及园林等专业人员。这些人员都是面向社会公开选调、招聘的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保障了投资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强对投资审计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在投资审计人才紧缺的情况下,2010年该局决定安排一名具有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法规科副科长,专职审理投资审计项目,这在全广西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少有。

  二、依法审计,严抓制度建设

  为提高投资审计质量,规范投资审计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审计风险,该局通过吸取外地审计机关的经验,结合该市实际,开拓创新,先后制定了《投资审计业务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操作规程》和《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并于20108月在全区率先汇编《柳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手册》,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投资审计工作制度,建立了一系列适合该市投资审计工作机制,使该局的投资审计工作方式、方法、范围、人员培养、廉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了有柳州特色、相对完整的投资审计工作模式。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设计,使该市投资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机制上约束投资审计行为,保证投资审计工作的规范操作。

  三、防控风险,严抓审计质量

  一是充分调研,制定好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每年年底或次年初,该局有关业务科室到市政府有关平台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结算报送计划和政府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关注涉及民生、热点和重要项目,同时根据审计力量,合理确定审计数量,提出年度项目计划,上报市人民政府。根据市政府批复下达项目计划由相关科室组织实施。

  二是规范流程,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在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严格执行“一控制,三复核,五把关”程序。“一控制”是指控制好审计人员(中介机构)在提交初审意见前不得接触施工单位;“三复核”是指初审、复审和总审;“五把关”是指审计组、科内交叉复核,业务科长、法规科、分管局长及局领导班子(审计中心是审计组,业务科长、审理科、中心副主任及主任、分管局长及局领导班子)按分工职责分别把好关。

  三是抓好“四个坚持”,减少审计人员自由裁量权。

  根据项目涉及的分歧内容、金额大小及其他重大事项,召开中心业务会议或者局投资审计业务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了审计定性、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的准确性,有效规避了审计风险。同时,通过每周例会汇报制,从工作时间和权限上约束审计人员,缓解审核人员的压力,对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坚持召开每周工作例会。每周组织在审项目负责人召开阶段性审计情况汇报,所有在审项目逐一过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重点关注工程结算环节,减少协审机构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杜绝协审人员私自放水现象。

  ——坚持重大审计事项召开审计业务会制度。对审计组提出的拿捏不准、难于定性的重大事项,提请召开审计业务会,由局长、分管副局长、正副科长、项目主审、法规科负责人及协审机构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必要时邀请其他单位相关专家共同探讨,群策群力解决疑难杂症,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坚持严格执行内部复核程序。在工程项目征询意见稿发出前,先行进行科室内部复核,保证各项资料完备,审计证据充分,审计要素齐全,审计评价适当,指出问题明晰。

  ——坚持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创新审计方法,运用高科技设备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规避审计风险。三年前该局购买了工程用RTK系统辅助审计,用于工程量的现场复核,原来需要3天完成的现场踏勘工作,现在只需要半天就能完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购买了高拍仪用于现场取证,直接将纸质资料转换为电子文档。

  四是开展多重监督,“三驾马车”齐驱并驾,实现三重防控。

  该局下属事业单位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对中介机构受托审核项目的审计结果进行全面复核,并将复核质量情况与委托审计费用等挂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履行管理职能,每年要抽查复核一定数量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和县区审计局开展的投资审计项目;法规科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组织实施的投资审计项目全部审理,回答了“谁来监督投资审计”这一难题,破解了投资审计如何走出有别于其他审计的“高危”境地。

  多重监督机制紧紧围绕加强投资审计质量控制这根主线,通过采取审计组以外复核、审理人员对审计项目的抽审、审理和市局对县区局项目进行抽查复核等不同形式,可以看出造成审计漏洞的相关责任主体,并可以作为包括审计组成员、复核人员和审理人员在工作质量、廉政自律等方面的评价依据,从而使审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起到防范投资审计风险,促进投资审计廉政建设,实现投资审计目标的三重防控作用。

  五是加强管理,公开择优选择中介参与审计。

  201311月,按照该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制定的《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审核管理办法》,为确保充分竞争,招投标设置的门槛合理,不搞地区限制,通过政府采购网以共同公开招标方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重新聘请了5家社会中介机构,并与中标单位签订委托审核协议。通过上述方式选择中介机构,把入口关,引入社好、审计质量高、专业全的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有效把控在业界被认为聘用中介机构及履职管理上最易诱发廉政风险的突出环节之一,堵住在选聘中介机构管理上的漏洞,从而降低廉政风险。同时,建立了中介机构委托审核工作考评机制,每年底该局和市财政局将对中介机构受托审核项目的审核准确性及廉政情况、审计方法、审计效率、案管理等各方面合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合同续聘的依据,优胜劣汰,保障投资审计工作全面有序展。

  六是规范中介机构的审计程序,合理分配审计项目。

  社会中介机构只是参与该局的投资审计工作,审计项目负责人由审计局在职人员担任,中介机构人员进入审计组,中介机构只能参与初审工作,初审完成后由该局审计人员进行复核,经复核调整后再与施工方进行对数,与施工单位核对数据时审计组必须有两人以上(含两人)同时参加,在对数之前不允许中介机构人员与施工方接触。

  在项目分配上,绝随意性,透明的原过科室讨论、中心领导班子会议,提出项目分配方案,分管领导审批后,再由审计领导班子会议确定。此举规避了项目分配上的主观风险

  (四)警钟长鸣,严抓廉政教育

  一是切实贯彻落实“一岗双责”工作:按照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抓好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发挥主体作用,落实“一岗双责”的规定,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投资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组长各司其职,抓好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投资审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该局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牵头做好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督促检查工作,对中介机构委托审核工作考评、项目分配等重点环节实行现场督察,严格审计纪律执行和责任追究。

  二是突出抓好投资审计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投资审计岗位权力运行的特点,把握审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保持职业谨慎。充分运用审计系统内外正反面典型事例,深化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审计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分管领导对重大投资审计项目的廉政谈话制度,加强廉政提醒,提高审计人员廉洁从审的自觉性。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关心投资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今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该局下属事业单位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审计人员参公问题,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充分调动聘用工程预结算审计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专业能力,留住人才,还研究制定了《聘用工程预结算审计人员工资和绩效奖励考核办法》。

  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向政府投资要效益,为政府工程挤水分”——柳州市审计局把促进投资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看好、用好、捂紧政府的“钱袋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发挥了审计反腐败的“利剑”作用。

  2011年至2013年,该局共完成投资审计项目115个,完成各类投资审计金额153.42亿元,核减工程投资额16.61亿元,平均核减率为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