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促审计 为民办实事——市审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助力易地扶贫搬迁速写
楼上当住房,楼下开店铺,忙时卖商品,闲时去车间做手工。这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梅林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张国英的日常写照。谁曾想,几年前,她的住房四周环绕着低矮的土坯墙,头顶是透风漏雨的旧房顶。那时的她曾许愿,期待这辈子能住上不漏风、不漏雨的房子。
2019年3月,张国英的心愿变成现实。张国英和很多三江各村各屯的老百姓一样,赶上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集体迁徙到县城南站集中安置点里,新建的小区可容纳2万多人,张国英一家6口人搬进县城,住上崭新的砖瓦房。
走出穷山沟,搬进新家园。大家表示,生活有了新盼头。
2021年2月4日,前往县区开展审计工作的市审计局工作人员张钊,与村民交谈时总不忘询问:“老乡好,你搬迁过来后的补贴款得到调整了吗?”
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了,但他们的收入如何保障?生活设施配套情况如何?这些问题不仅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也牵动审计人员的心。为此在我市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审计人忙碌的身影。根据国家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市审计局派出以党员为主要力量的审计组,从1月5日至3月29日深入基层开展“三江侗族自治县2018年至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张钊表示,本次审计项目涉及6119户27124人次搬迁群众,人数规模比较庞大,但项目时间短,从审计过程看,目前三江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不断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把产业做大做强。可易地扶贫搬迁,审计部门除了要确认老百姓是否享受搬迁的待遇,关注他们的钱袋子问题,也关注他们在社会保障救助衔接方面的情况。
身上的党徽熠熠生辉,脚下的泥土裹满真情。驻扎三江的市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马不停蹄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行全程现场跟踪监督,耗时30个工作日,走访县城3个集中安置点、5个乡镇、39户农户,查看房屋建设进度、质量,详细了解安置点实际入住率和生活设施配套情况,督促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大数据软件分析,帮助146户482名脱贫户每月增收100多元,努力确保每一户脱贫户都有人就业,增加收入。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模式,市审计系统对集中安置点选址,配套建设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积极督促审计整改。
市审计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全市审计机关按照学史力行,持续把学党史和办实事相结合,把为人民服务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在行动上,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与审计监督职能、审计业务深度结合,切实做到党建促审计、为民办实事。
图为柳州市审计局审计组走访调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