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4502000076034616/2021-128414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年04月13日
标  题: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柳政办〔2021〕34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7月07日
文件下载:
相关解读: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 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   发布日期: 2021-07-07 17:44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柳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四届人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尤为重要。

一、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主题主线,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不断夯实经济企稳回升和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逐步构建“八大体系”,为“十四五”期发展起好步、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

(二)预期目标。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核心,聚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施工业攻坚计划,坚决打赢工业攻坚战,争做工业崛起的先行者,做强5大传统产业、培育5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33条措施,制定柳州市配套政策,研究试行科技项目揭榜制、定向委托制等方式,促进“5+5”产业发展,争做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先行军。强化“双创”载体建设,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持续推进高企树标提质行动,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打造“双创”升级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力争建设5家以上自治区级创新平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落实人才新政,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以“双招双引”专项行动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水平创新服务团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产业,研究出台促进高端科技服务业若干政策。加快推进科技惠民,发展生物医药、智慧医疗产业。探索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助力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面贯彻落实《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制定《柳州市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集中资源要素,从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增工业供地10000亩以上,新增可用工业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新增亿元工业企业100家,新增亿元投资工业项目100个,辖区内金融机构新增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建设贷款额度不少于100亿元,科技投入90%以上集中到工业领域,全力打赢工业攻坚战。围绕汽车产业持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配套和升级,推动生产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推动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新技术研发应用,着力建立最具活力的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体系和智能交通新模式。加快传统汽车转型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发展,协同打造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零部件供应体系,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业务。东风柳汽重点推动商用车产品集中度提升、打造明星产品,推进“深耕MPV+拓展SUV”,实现乘用车产品升级换代和新能源产品优化布局。推动一汽解放柳州项目尽快实现整车量产,抓好广汽新能源整车项目、车联网先导区等项目建设。适应新需求引导制造业服务化,打造新型出行服务平台,拓展全产业链价值,推动企业由传统制造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的新业态转型。钢铁产业加快调整钢材产品结构,重点研发生产高等级汽车板,高强度建筑结构用钢板,持续提升品种钢比重。机械产业加快研发智能轮式装载机、智能液压挖掘机,推进柳工高端智能装载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柳吉铲斗生产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标杆示范项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构建汽车、机械全产业链,聚焦铸造、锻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中心环节,聚焦补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稳链强链补链工程,推动产业链核心环节本土化,提升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力提升商用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针对产业长板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振兴传统轻工业,重点推进粤桂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广西(鹿寨)桂中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中国—东盟(柳州)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螺蛳粉产业园、现代服装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园、国电南自电网项目、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深圳鹏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万洋旅装众创城、高端芯片研发生产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补齐科创、信息、互联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力争大华研发中心启动建设,国家汽车质量检验中心(广西)(二期)全面建成,启迪(柳州)科技城(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强化现代物流、汽车服务、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四大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加快推进顺丰创新产业园、韵达广西(桂北)电商产业园建设,全面建成上汽通用五菱河西工业物流园、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积极申报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着力提高工业科研和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水平,支持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汽车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一批营业收入超10亿元集聚区。持续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健康文化、体育医疗、健康旅游等融合发展,加快友邻汇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完善城市商圈功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全面促进消费扩量提质,推动传统商品消费提质升级,继续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打击非法成品油等行动,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线上业务,加快发展“云消费”“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鼓励实体零售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积极发展“夜经济”“小店经济”,提振经济活力。加快推进程阳八寨、百里柳江景区创建5A级景区,支持融水县高标准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三江县和城中区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融安县、柳北区、柳南区、柳江区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主动对接市场需求,调优农产品品种,提升农产品质量。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加快推动粮油综合产业园前期工作,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精糖料蔗、特色水果、蔬菜、桑蚕、螺蛳、茶叶、油茶、食用菌、中药材、林业等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特色农产品集聚发展。实施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推广“铁桶计划”等养殖模式,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加快中丹种猪广西繁育产业化示范园,柳城县现代生态农业种养示范园四塘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建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柳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蔬联·鹿寨智慧农商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着力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疫情。

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坚持大企业“顶天立地”与小企业“铺天盖地”并重,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要围绕汽车、钢铁、机械等主导产业,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现代服装、旅游装备等培育发展重点产业,以及智能制造、智能电网、装配式建筑、智能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小微企业。实施千家中小微企业培植工程、千家企业升级工程、企业家培训工程,开展全市中小微企业走访大调研,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推动小微企业迅速成长。积极研究金融市场和财税政策,创新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机制,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积极扶持科技团队、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知识型人才创办科技实体企业,引导外出经商务工等“回乡型”人才回乡创业,发动乡村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型”人员带头创业,鼓励和引导城乡富余人员自主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热潮。

(二)坚持抓项目促投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三年行动,聚合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千方百计扩投资、增融资、招外资、撬民资,争当广西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的排头兵。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大力实施“五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城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智慧能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开竣工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围绕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充电桩、工业机器人等融合基础设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广西工业设计城、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围绕持续扩大民间投资,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建立健全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鼓励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围绕汽车、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化工及日化、轻工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智能电网、康养机器人、智能交通、装配式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全力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实体经济,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稳步提升工业投资比重。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保障机制,继续落实好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强化项目调度,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项目信息报送机制,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项目场景智能化、可视化,动态掌握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工作进展。重点推进551项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496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712亿元,力争万洋旅装众创城、北部生态新区实验中学等126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年度完成投资94亿元;全面加快柳州至梧州铁路、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等314项在建重大项目施工进度,年度完成投资483亿元;全面建成柳州经合山至南宁、启迪(柳州)科技城(一期)等111项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35亿元。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抓住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关键堵点,提升项目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区域性评估,优化审批服务,有条件实施容缺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推动审批流程再精简、时限再压缩,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强化规划和用地保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策划和用地保障机制,通过积极争取纳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双百双新”项目、“五网”建设项目盘子,争取自治区核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落实增存挂钩要求,争取市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管理,研究探索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费用筹集机制,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创新投融资模式,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解决项目资金难题。

(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巩固提升四大主城区承载力,加大三大新区开发建设,全面提振县域经济,构建城乡全面融合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提升四大主城区承载能力。加快主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城中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科研、信息技术、租赁商务服务业等新经济新业态。柳北区巩固提升钢铁产业,培育发展旅游装备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柳南区重点提升汽车、机械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攻关关键核心零部件,积极谋划新产业。鱼峰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持续提升主城区城市承载力,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建立城镇交通微循环系统,统筹供水、排水、排污、供电、燃气、通信设施、防灾避险场所建设。持续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养老服务、体育文化设施布局,加快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加快柳州市数字化应急指挥平台、时空云平台项目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增强三大新区集聚能力。充分发挥新区优势,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新区产业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吸引聚集高端经济要素,激活新区产业发展的引爆点。柳东新区围绕“3+3+1”产业体系,重点推进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领域重大项目和国家智能网联化示范基地、车联网先导区等创新型载体建设,加速新技术的引进及推广应用,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友邻汇、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布局,不断集聚人气,打造柳州城市新中心。北部生态新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北部生态新区石碑坪片区骨干路网实现通车。围绕智能电网、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工业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在建项目进度全面加快,签约项目尽快落实,形成产业集群,做强产业链。柳江区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进津晶项目、柳州四方智能家电科技园建设,启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力争花红药业搬迁改造、天天乐药业搬迁改造开工建设。

夯实五县经济造血能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县域林木加工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千亿级林木加工产业。大力支持桑蚕产业发展,重点推进蚕桑品种选育、工厂化养蚕、智能化丝绸生产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推动农产品前延后伸,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重组,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鹿寨县以推进城乡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林木深加工、石墨烯等主导产业,加强与中心城区在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紧密衔接。柳城县加快融入北部生态新区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城与中心城区路网联通水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金属精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做大糖料蔗产业,加大糖料蔗育种研究,推动糖料蔗全产业链发展。北部三县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木材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中草药种植及加工等生态工业,把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依托国家支持的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森林养生综合体等新载体,加快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批集旅游度假、健康养生、运动健身、生态观光、农业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小镇、特色小镇。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限时审批、容缺后补”审批服务,继续推行“拿地即开工”“交房(地)即交证”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全城通办”“最多跑一次”“审批不见面”改革。巩固提升企业开办、登记财产、获得用电、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等优势指标,补强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政务服务等相对落后指标。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产权结构、组织机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三医联动”运行机制,深化医疗价格、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积极探索通过城市医疗集团、市县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方式,推动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使效能整体优化、资源上下贯通,满足群众需求。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和“三权分置”试点,加快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

扩大开放合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力提升对外铁路通道及内部铁路运输能力,重点打造通往周边省份的快速大容量客货运输通道,谋划推进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柳州至重庆涪陵铁路前期工作,全力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建设进度,畅通柳州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铁路运输通道。加快柳州铁路港建设,让货物在柳州转拼集运、高效进出。推动建设加工贸易集聚区,扩大口岸开放力度,积极构建航空、公路、内河“三位一体”口岸开放新格局。加大与欧盟城市在产业、教育、科技、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中欧(柳州)产业合作示范区和中德(柳州)工业园建设,谋划中意未来科技城。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开展外贸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培育、新增进出口企业,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大型生产企业进出口能力。大力支持柳州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项目,加快“柳州制造”由产品端向制造端、资本端“走出去”转变。

全力招商引资。紧盯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围绕“5+5”产业,聚焦长三角、大湾区、成渝、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拓展武汉、成都、合肥等新兴产业聚集的重点城市开展大招商。整合资源,以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四新四高”和“双百双新”项目为重点,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活动,精心策划综合性和专题性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加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突出“一会一主题”,加大宣传展示我市投资环境、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力度,邀请国内外客商与我市企业、项目单位广泛接触,推进务实合作,提高节会招商成效。大力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提升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竣工率。完善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设置,注重考核亩均投资、产出、税收和土地价格、招商成本,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发展效益。适当提升工业项目占比率、新兴产业项目占比率考核权重,推动重大招商项目及时转化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坚持推动绿色发展,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城市发展安全屏障。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对生态环境损害实行终身追责。推进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管理,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保监管制度。严格审查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的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充分盘活存量土地,确保相关用地审批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提高建设用地效率。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统一规划和构建市级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网络和环境监管网格,探索环境资源规划、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三位一体”数据管理模式,提升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强化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联合执法,实现环境共管、资源共用、信息共享。

加强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构建城市生态圈屏障。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严格“三线一单”管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快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推进柳化、龙化、鹿化等停产化工企业污染土地修复工程。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集中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抓好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开展林木加工、喷涂、危险废物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善跟踪督办机制。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突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积极引进培育循环产业,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治理技术升级。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系统改造,推动工业企业能源改造、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积极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鹿寨、融水、融安、三江等风电场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构建新能源汽车新生态模式。全力推进城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改扩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坚持绿色建筑,加快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建设,提倡低碳、环保、健康、简单的装修。完善低碳发展制度和基础设施,强化对重点行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治理与监管。组织开展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打造低碳示范基地。

(六)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创造宜居品质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申报,大力推动柳州至河池、柳州至来宾、柳州至三江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谋划柳东高铁站,启动柳州汽车城至鹿寨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融安至从江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柳州段)、柳州经合山至南宁(柳州段)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桂林至柳城高速公路(柳州段),不断完善高速路网。实施一批重大市政道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白露大道东段工程、港南纵二路工程,加快曙光大道延长线、前锋路改造工程建设,推动航二路延长线、滨江西路壶西大桥至白露大桥段工程建成通车。启动白云大桥建设,加快凤凰岭大桥建设,建成友谊路与弯塘路路口人行下穿通道工程、燎原路—白云路交叉口改造工程。建设柳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江湾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推动桂中大道东区地下停车场、三门江森林公园停车库建成投入运营。加快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继续推进“四建一通”工程,加快推进雒容至东泉公路建设,持续推动融安至永福百寿公路、柳城县凤山至四塘公路建设,建成三江富禄至丹洲二级公路、基本实现乡乡通二(三)级公路全覆盖。加快红花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柳州港鹿寨港区江口作业区一期工程、洋溪水利枢纽、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加快重要资源路、产业路建设,推进连接人口密集城镇、3A 级以上旅游景区、产业聚集区、交通枢纽重点节点的干线公路建设。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保持脱贫地区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自治区控制线以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施城市更新,全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住房租赁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合理控制租金。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从源头上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巩固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为基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开展生育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两险合一”工作,执行新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等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三留守”特殊群体关爱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事业。深入开展“智慧城市”、“数字柳州”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进社会自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持续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控机制,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增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统筹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行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全面建成学院路幼儿园、航银路幼儿园,力争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开工建设文博小学、柳北区实验中学等项目,推动北部生态新区实验小学竣工并交付使用。推进普通高中向高品质特色化发展,加快民族高中迁建项目建设,全面建成柳江新高中。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培优行动计划,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学科设置改革,围绕重点产业定向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推进柳州工学院北校区(一期)建设。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完善有效救治机制。深入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推动柳州市燎原医院、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市属医院新建、迁建和改扩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广西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建设,培育康复辅助、医疗器械、健康养老等养老产业。加强城乡养老院建设,持续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加快推进百福颐养中心、柳东新区颐养中心等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完善文化旅游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图书馆新馆、静兰湾文体小镇、柳东新区工人文化宫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13日印发